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南:“愚公”修路记
发表时间:2018-10-25 来源:新华社

在中国古代,有“愚公移山”的传说。而放眼当下,在海南西北部的蒟园村,有两位年逾70岁的老人,正在上演着一段“愚公”修路的故事。

  93岁的吴昌汝和73岁的江绍满是蒟园村两个普通的农民。进蒟园村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乡村道路,正是这两位被称为“愚公”的老人耗时7年,用双手捡石头铺成的。

  江绍满回忆,从前进村走的都是松涛干渠边的堤坝,一下雨便湿滑难行,车辆碾压后,路面坑坑洼洼,稍有不慎便会滑入水深2米的渠中,安全隐患极大。

  “老赖落水了,有人在水渠边看到了他的自行车,车上还载着麦皮。”时隔多年,谈起好友老赖溺水的场景,吴昌汝仍心痛不已。

为此,从2009年起,他和江绍满便开始了义务修路的“长征”,希望帮乡亲们寻找一条安全便捷的出行路。

  两位老人用柴刀劈开早年被废弃的山边古道。“由于多年没人行走,路中央有的树已碗口粗。”江绍满说,他和吴昌汝一刀一刀地砍、一锄一锄的挖,锄头钝了一把又一把,鞋子磨破一双又一双,终于羊肠古道又出现在眼前。

  拓宽小道铺路基的石头是从附近各个工地一担一担挑来的建筑废料。“用担子挑太慢了,老骨头挑不了多少。”江绍满看到吴昌汝晃晃悠悠地挑担子心疼,就花300元买了一部手推车来运渣土,吴昌汝得知,硬要和江绍满平摊买车钱。

  手推车上放一把锄头两个小桶,一人前面拉,一人后面推,两人一车成了乡间一道风景。吴昌汝的儿媳符亚娥每天都会备好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始终默默支持着老人的修路“大业”。

  两个老头天天忙得满头大汗,很快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大家起初认为,这两个肯定是村里聘请来修路的,要不怎么这么积极。

  每当这时,江绍满就抿嘴笑笑,脾气直爽的吴昌汝却忍不住要争辩几句:“找年轻人,少一点钱都不干呢。我们修路,为了后人,一分钱不收。”

  蒟园村小组组长赖志华向村民解释:“村里哪里有钱,他们分文不收。”

  江绍满的妻子曾泽美觉得“他是为子孙后代做事”,虽偶尔埋怨,但言语里全是心疼。

  很快,两位老人就赢得了村民的尊重。路过的村民常给他们端茶送水,一些有农用车的村民也帮忙运一些砖块、建筑废料到路边和老人一起修路。

  7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走干渠堤坝的危险旧路,新修的路越走越平坦。每天村民们或骑车,或步行,去上学,去赶集,步伐轻盈。

  2014年8月,镇政府在这条路上竖起了一块大理石牌,铭刻两位老人修筑这条美德之路的善行。大伙儿都说老人修的不仅是路,还有服务乡亲的德,并正式将此路命名为“修德路”。

  2016年,全省农村公路硬化工程为蒟园村建成了标准整洁的乡村水泥路。路铺好了,不用再修了,但吴昌汝和江绍满并没有停下来,他们又多了一个“职业”——义务护路员。

  如今,两位老人仍坚守在护路的岗位上。吴昌汝说,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修几条路,振兴农村,长久地造福农民、遗惠子孙。

  老人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据初步统计,2018年1-8月,海南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已投资41.63亿元,为全省农村地区新建乡村公路4315.8公里。到今年底,海南将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及5个国定贫困县9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85%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的目标。(记者 严钰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