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海南文化应更具开放性
发表时间:2018-12-24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周文彰。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1.jpg

宾客在万宁品尝黎族风情“长桌宴”。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2.jpg

国际友人在万宁骑游。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通讯员 吴小静 摄


  编者按

  12月14日,首届华旦论坛在万宁石梅湾举办,来自国内文化界的100多名知名文化学者齐聚石梅湾,结合论坛主题,对海南文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也提出了许多建议。至今,首届华旦论坛主论坛已结束近一周,而论坛的余音仍然在石梅湾回旋不绝。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海南将逐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此为导引来构建未来的海南文化,是构想海南未来文化的基本依据和原则。”日前,首届华旦论坛在万宁市石梅湾举行,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

  周文彰认为,海南文化存在板块属性,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文化建设应该明确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将重点放在农村与基层,做强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事业。

  海南文化存在板块属性

  “1989年5月,我从南京调到海南工作,正好碰上海南的学者研究海南文化。”回忆起自己初到海南时的情景,周文彰说,当时海南的学者们意见就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学者说海南的文化是岛海山文化,有的学者说海南的文化是海洋文化,我发现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海南文化的特征,因为海南存在着差距极大的若干文化板块。”

  周文彰说,他刚到海南的时候,海南一方面拥有高楼大厦,一派城市面貌,而另一方面却又保留着大量传统的茅草房。“出现这种情况,与很多因素有关,也因此很难概括海南文化。”周文彰说,但后来他发现,椰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海南文化的特点,“因为椰子树迎风踏浪、亭亭玉立,与海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性格,与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相似。我认为椰文化能够作为海南文化的象征。”

  1992年,海南举办首届国际椰子节,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为主要特色,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起到了“让世界了解海南,让海南步步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

  “但是时至今日,海南的文化板块依然存在,也进一步丰富着海南文化元素。”周文彰说,如海南沿海和腹地的文化不一样,城市和农村的文化不一样,本土人群体和外来人群体的文化不一样,“这些丰富而充满差异性的文化,为海南文化增添了异彩,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海南文化应更具开放性

  周文彰认为,海南文化建设,首先应该要更具开放性。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海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海南的重大责任担当。”周文彰说,可以说,海南的最高使命就是开放,“因为自贸区、自贸港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未来的海南文化首先就应该是开放文化。”

  具体说来,开放文化首先需要人们思想开放。“它容不得半点因循守旧,刻板僵化机械教条,它要杜绝作茧自缚,不做复印机。”周文彰说。

  海南要把握住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历史性机遇,还需要开放眼界,避免一叶障目、夜郎自大。周文彰说,未来的海南文化还应当拥有开放的胸襟,兼容并蓄各种文化的精髓,吸纳新的思维并加以优化,“思想开放、眼界开放、胸襟开放,都要落脚为行动开放。让创新贯穿党和政府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全面兑现自贸区、自贸港政策。”

  “海南应该主动向一流城市看齐,学习他们的人文精神与优秀传统。”周文彰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之初提出了著名口号“效率就是生命”,“我觉得这个口号也很适合海南,因为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就是要通过独特体制和政策,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效率高低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没有效率,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就如同人呼吸不畅、血流遇阻。”周文彰说,结合目前海南的发展现状来看,应该尽可能简化手续、缩短程序,要“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周文彰认为,提高效率,也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尤其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要坚持公平公正,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全方位的,要兼顾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周文彰说,在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过程中,应当形成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文化,“海南未来的文化应当是一种‘发展文化’或‘建设文化’,即能够服务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所需要的文化。”

  国际化的生活文化

  海南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未来还将是国际知名的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周文彰说:“海南未来文化建设还要在生活文化上下功夫,在国际化上下功夫。”

  生活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使他们不仅在物质生活而且在精神生活上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这些年我国十分强调和努力的,也是海南所在做的工作。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广播难、体育活动难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海南未来的生活文化,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和基层。”周文彰说,构建未来生活文化,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既要满足上层需要,也要考虑基层需求,如城市的社区与农村的村庄。结合海南历史形成的文化格局,农村和基层的文化建设应当是未来海南文化建设的重心工作之一。

  “在这些工作中,营造国际化的氛围和环境也十分重要。”周文彰表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面向全球的,对学习、生活、人居、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海南不止要做好语言标识国际化、礼节国际化等旅游国际化工作,“通过营造国际化的生活文化,能够有力支撑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对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周文彰说,政府应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有效实现文化事业的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同时也要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周文彰认为,构建海南未来的生活文化,是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谈不上幸福。不仅如此,文化还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条件;人口的文化素质,又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 (记者 袁宇)

相关新闻